Fiber架构的由来

# Fiber架构的由来

# React理念

React 是用 JavaScript 构建快速响应的大型 Web 应用程序的首选方式。它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表现优秀。

可见,关键是实现快速响应。那么制约快速响应的因素是什么呢?

我们日常使用App,浏览网页时,有两类场景会制约快速响应

  • 当遇到大计算量的操作或者设备性能不足使页面掉帧,导致卡顿。
  • 发送网络请求后,由于需要等待数据返回才能进一步操作导致不能快速响应。

这两类场景可以概括为:

  • CPU的瓶颈
  • IO的瓶颈

React是如何解决这两个瓶颈的呢?

# CPU的瓶颈

当项目变得庞大、组件数量繁多时,就容易遇到CPU的瓶颈。

考虑如下Demo,我们向视图中渲染3000个li

function App() {
  const len = 3000;
  return (
    <ul>
      {Array(len).fill(0).map((_, i) => <li>{i}</li>)}
    </ul>
  );
}
const rootEl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"#root");
ReactDOM.render(<App/>, rootEl);  

主流浏览器刷新频率为60Hz,即每(1000ms / 60Hz)16.6ms浏览器刷新一次。

我们知道,JS可以操作DOM,GUI渲染线程JS线程是互斥的。所以JS脚本执行浏览器布局、绘制不能同时执行。

在每16.6ms时间内,需要完成如下工作:

JS脚本执行 -----  样式布局 ----- 样式绘制

当JS执行时间过长,超出了16.6ms,这次刷新就没有时间执行样式布局样式绘制了。

在Demo中,由于组件数量繁多(3000个),JS脚本执行时间过长,页面掉帧,造成卡顿。

# React15架构的缺点

Reconciler中,mount的组件会调用mountComponent (opens new window) (opens new window)update的组件会调用updateComponent (opens new window) (opens new window)。这两个方法都会递归更新子组件。

# 递归更新的缺点

由于递归执行,所以更新一旦开始,中途就无法中断。当层级很深时,递归更新时间超过了16ms,用户交互就会卡顿。

在上一节中,我们已经提出了解决办法——用可中断的异步更新代替同步的更新。那么React15的架构支持异步更新么?

# React16架构

React16架构可以分为三层:

  • Scheduler(调度器)—— 调度任务的优先级,高优任务优先进入Reconciler
  • Reconciler(协调器)—— 负责找出变化的组件
  • Renderer(渲染器)—— 负责将变化的组件渲染到页面上

可以看到,相较于React15,React16中新增了Scheduler(调度器),让我们来了解下他。

# Scheduler(调度器)

既然我们以浏览器是否有剩余时间作为任务中断的标准,那么我们需要一种机制,当浏览器有剩余时间时通知我们。

其实部分浏览器已经实现了这个API,这就是requestIdleCallback (opens new window) (opens new window)。但是由于以下因素,React放弃使用:

  • 浏览器兼容性
  • 触发频率不稳定,受很多因素影响。比如当我们的浏览器切换tab后,之前tab注册的requestIdleCallback触发的频率会变得很低

基于以上原因,React实现了功能更完备的requestIdleCallbackpolyfill,这就是Scheduler。除了在空闲时触发回调的功能外,Scheduler还提供了多种调度优先级供任务设置。

Scheduler (opens new window) (opens new window)是独立于React的库

# Reconciler(协调器)

我们知道,在React15中Reconciler是递归处理虚拟DOM的。让我们看看React16的Reconciler (opens new window) (opens new window)

我们可以看见,更新工作从递归变成了可以中断的循环过程。每次循环都会调用shouldYield判断当前是否有剩余时间。

在React16架构中整个更新流程为:

更新流程

其中红框中的步骤随时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被中断:

  • 有其他更高优任务需要先更新
  • 当前帧没有剩余时间

由于红框中的工作都在内存中进行,不会更新页面上的DOM,所以即使反复中断,用户也不会看见更新不完全的DOM(即上一节演示的情况)。

实际上,由于SchedulerReconciler都是平台无关的,所以React为他们单独发了一个包react-Reconciler (opens new window) (opens new window)。你可以用这个包自己实现一个ReactDOM,具体见参考资料

# 总结

通过本节我们知道了React16采用新的Reconciler

Reconciler内部采用了Fiber的架构。

# 代数效应与Generator

React15React16,协调器(Reconciler)重构的一大目的是:将老的同步更新的架构变为异步可中断更新

异步可中断更新可以理解为:更新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被打断(浏览器时间分片用尽或有更高优任务插队),当可以继续执行时恢复之前执行的中间状态。

这就是代数效应try...handle的作用。

其实,浏览器原生就支持类似的实现,这就是Generator

但是Generator的一些缺陷使React团队放弃了他:

  • 类似asyncGenerator也是传染性的,使用了Generator则上下文的其他函数也需要作出改变。这样心智负担比较重。
  • Generator执行的中间状态是上下文关联的。

考虑如下例子:

function* doWork(A, B, C) {
  var x = doExpensiveWorkA(A);
  yield;
  var y = x + doExpensiveWorkB(B);
  yield;
  var z = y + doExpensiveWorkC(C);
  return z;
}

每当浏览器有空闲时间都会依次执行其中一个doExpensiveWork,当时间用尽则会中断,当再次恢复时会从中断位置继续执行。

只考虑“单一优先级任务的中断与继续”情况下Generator可以很好的实现异步可中断更新

但是当我们考虑“高优先级任务插队”的情况,如果此时已经完成doExpensiveWorkAdoExpensiveWorkB计算出xy

此时B组件接收到一个高优更新,由于Generator执行的中间状态是上下文关联的,所以计算y时无法复用之前已经计算出的x,需要重新计算。

如果通过全局变量保存之前执行的中间状态,又会引入新的复杂度。

更详细的解释可以参考这个issue(opens new window) (opens new window)

基于这些原因,React没有采用Generator实现协调器

# 代数效应与Fiber

Fiber并不是计算机术语中的新名词,他的中文翻译叫做纤程,与进程(Process)、线程(Thread)、协程(Coroutine)同为程序执行过程。

在很多文章中将纤程理解为协程的一种实现。在JS中,协程的实现便是Generator

所以,我们可以将纤程(Fiber)、协程(Generator)理解为代数效应思想在JS中的体现。

React Fiber可以理解为:

React内部实现的一套状态更新机制。支持任务不同优先级,可中断与恢复,并且恢复后可以复用之前的中间状态

其中每个任务更新单元为React Element对应的Fiber节点

React15及以前,Reconciler采用递归的方式创建虚拟DOM,递归过程是不能中断的。如果组件树的层级很深,递归会占用线程很多时间,造成卡顿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React16递归的无法中断的更新重构为异步的可中断更新,由于曾经用于递归的虚拟DOM数据结构已经无法满足需要。于是,全新的Fiber架构应运而生。

# Fiber的含义

Fiber包含三层含义:

  1. 作为架构来说,之前React15Reconciler采用递归的方式执行,数据保存在递归调用栈中,所以被称为stack ReconcilerReact16Reconciler基于Fiber节点实现,被称为Fiber Reconciler
  2. 作为静态的数据结构来说,每个Fiber节点对应一个React element,保存了该组件的类型(函数组件/类组件/原生组件...)、对应的DOM节点等信息。
  3. 作为动态的工作单元来说,每个Fiber节点保存了本次更新中该组件改变的状态、要执行的工作(需要被删除/被插入页面中/被更新...)。

# Fiber的结构

你可以从这里看到Fiber节点的属性定义 (opens new window) (opens new window)。虽然属性很多,但我们可以按三层含义将他们分类来看

function FiberNode(
  tag: WorkTag,
  pendingProps: mixed,
  key: null | string,
  mode: TypeOfMode,
) {
  // 作为静态数据结构的属性
  this.tag = tag;
  this.key = key;
  this.elementType = null;
  this.type = null;
  this.stateNode = null;

  // 用于连接其他Fiber节点形成Fiber树
  this.return = null;
  this.child = null;
  this.sibling = null;
  this.index = 0;

  this.ref = null;

  // 作为动态的工作单元的属性
  this.pendingProps = pendingProps;
  this.memoizedProps = null;
  this.updateQueue = null;
  this.memoizedState = null;
  this.dependencies = null;

  this.mode = mode;

  this.effectTag = NoEffect;
  this.nextEffect = null;

  this.firstEffect = null;
  this.lastEffect = null;

  // 调度优先级相关
  this.lanes = NoLanes;
  this.childLanes = NoLanes;

  // 指向该fiber在另一次更新时对应的fiber
  this.alternate = null;
}

# 作为架构来说

每个Fiber节点有个对应的React element,多个Fiber节点是如何连接形成树呢?靠如下三个属性:

// 指向父级Fiber节点
this.return = null;
// 指向子Fiber节点
this.child = null;
// 指向右边第一个兄弟Fiber节点
this.sibling = null;

# Fiber架构的工作原理

通过上一节的学习,我们了解了Fiber是什么,知道Fiber节点可以保存对应的DOM节点

相应的,Fiber节点构成的Fiber树就对应DOM树

那么如何更新DOM呢?这需要用到被称为“双缓存”的技术。

# 什么是“双缓存”

当我们用canvas绘制动画,每一帧绘制前都会调用ctx.clearRect清除上一帧的画面。

如果当前帧画面计算量比较大,导致清除上一帧画面到绘制当前帧画面之间有较长间隙,就会出现白屏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在内存中绘制当前帧动画,绘制完毕后直接用当前帧替换上一帧画面,由于省去了两帧替换间的计算时间,不会出现从白屏到出现画面的闪烁情况。

这种在内存中构建并直接替换的技术叫做双缓存 (opens new window) (opens new window)

React使用“双缓存”来完成Fiber树的构建与替换——对应着DOM树的创建与更新。

# 双缓存Fiber树

React中最多会同时存在两棵Fiber树。当前屏幕上显示内容对应的Fiber树称为current Fiber树,正在内存中构建的Fiber树称为workInProgress Fiber树

current Fiber树中的Fiber节点被称为current fiberworkInProgress Fiber树中的Fiber节点被称为workInProgress fiber,他们通过alternate属性连接。

currentFiber.alternate === workInProgressFiber;
workInProgressFiber.alternate === currentFiber;

React应用的根节点通过使current指针在不同Fiber树rootFiber间切换来完成current Fiber树指向的切换。

即当workInProgress Fiber树构建完成交给Renderer渲染在页面上后,应用根节点的current指针指向workInProgress Fiber树,此时workInProgress Fiber树就变为current Fiber树

每次状态更新都会产生新的workInProgress Fiber树,通过currentworkInProgress的替换,完成DOM更新。

接下来我们以具体例子讲解mount时update时的构建/替换流程。

# mount时

考虑如下例子:

function App() {
  const [num, add] = useState(0);
  return (
    <p onClick={() => add(num + 1)}>{num}</p>
  )
}
ReactDOM.render(<App/>,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root'));
  1. 首次执行ReactDOM.render会创建fiberRootNode(源码中叫fiberRoot)和rootFiber。其中fiberRootNode是整个应用的根节点,rootFiber<App/>所在组件树的根节点。

之所以要区分fiberRootNoderootFiber,是因为在应用中我们可以多次调用ReactDOM.render渲染不同的组件树,他们会拥有不同的rootFiber。但是整个应用的根节点只有一个,那就是fiberRootNode

fiberRootNodecurrent会指向当前页面上已渲染内容对应Fiber树,即current Fiber树

rootFiber

fiberRootNode.current = rootFiber;

由于是首屏渲染,页面中还没有挂载任何DOM,所以fiberRootNode.current指向的rootFiber没有任何子Fiber节点(即current Fiber树为空)。

  1. 接下来进入render阶段,根据组件返回的JSX在内存中依次创建Fiber节点并连接在一起构建Fiber树,被称为workInProgress Fiber树。(下图中右侧为内存中构建的树,左侧为页面显示的树)

在构建workInProgress Fiber树时会尝试复用current Fiber树中已有的Fiber节点内的属性,在首屏渲染时只有rootFiber存在对应的current fiber(即rootFiber.alternate)。

workInProgressFiber

  1. 图中右侧已构建完的workInProgress Fiber树commit阶段渲染到页面。

此时DOM更新为右侧树对应的样子。fiberRootNodecurrent指针指向workInProgress Fiber树使其变为current Fiber 树

workInProgressFiberFinish

# update时

  1. 接下来我们点击p节点触发状态改变,这会开启一次新的render阶段并构建一棵新的workInProgress Fiber 树

wipTreeUpdate

mount时一样,workInProgress fiber的创建可以复用current Fiber树对应的节点数据。

这个决定是否复用的过程就是Diff算法,后面章节会详细讲解

  1. workInProgress Fiber 树render阶段完成构建后进入commit阶段渲染到页面上。渲染完毕后,workInProgress Fiber 树变为current Fiber 树

currentTreeUpdate

# 总结

本文介绍了Fiber树的构建与替换过程,这个过程伴随着DOM的更新。

那么在构建过程中每个Fiber节点具体是如何创建的呢?我们会在架构篇render阶段讲解。

通过本章的学习,我们了解了ReactScheduler-Reconciler-Renderer架构体系,在结束本章前,我想介绍几个源码内的术语:

  • Reconciler工作的阶段被称为render阶段。因为在该阶段会调用组件的render方法。
  • Renderer工作的阶段被称为commit阶段。就像你完成一个需求的编码后执行git commit提交代码。commit阶段会把render阶段提交的信息渲染在页面上。
  • rendercommit阶段统称为work,即React在工作中。相对应的,如果任务正在Scheduler内调度,就不属于work

架构篇我们会分别讲解ReconcilerRenderer的工作流程,所以章节名分别为render阶段commit阶段